重庆建工

重庆建工与祖国共成长

【重庆建工与祖国共成长】之“建工英模伴我前行”(六)

发布时间:2019-09-30 | 点击量:

 

一块砖石,铺就漫漫建筑路

单位:二建公司 作者:黄鑫、余娇

 

作为国家最早一批劳动模范,他发明的砌砖法曾在全国建筑业推广;作为老一辈建筑工人,他参与过重庆劳动人民文化宫、重庆动物园等重庆地标性建筑施工建设;作为一名耄耋老者,他的心里总有一份浓浓的爱国情、爱市情、爱企情。

他叫杨长诗,一位89岁高龄,将人生中最宝贵的40多年献给建筑事业的老人。

回忆往事,峥嵘岁月历艰辛

常言道:穷人的孩子早当家。杨长诗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,由于家贫,缺吃少穿,十五岁便背井离乡,由四川省渠县来到重庆当泥瓦工学徒。在做学徒工期间,每天起早摸黑,一天干十几个小时,遇到老板不顺心,不仅没工钱,连饭都吃不上,甚至被黑心老板平白无故开除,饥寒交迫、流落街头。直至重庆解放,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,如他一样的工人、穷苦人,终于摆脱压迫,迎来新的生活。

1955年,杨长诗进入重庆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当砖工时,正是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困难时期,重庆有一大批基础设施亟待建设。杨长诗感激于党和政府的教育和关怀,毅然决然投身城市建设大潮,白天忙生产,晚上加强学习,刻苦钻研,从一个懵懂的学徒工逐渐成长为“作风过硬、技术过硬”的优秀作业班组长。他几十年如一日,扎根施工一线,不辞辛劳的工作,受到领导的表扬和同志们的好评。

四十多年的砌筑工生涯,一路走来,充满了坎坷与艰辛。时光荏苒,岁月在杨长诗的眼角留下了皱纹,沧桑的面容取代了青涩的笑容,娴熟的技艺在岁月中日益精湛……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,他辛勤付出的身影仍然历历在目。回忆往事,他感慨万千……

苦学技艺,创新工法提效率

有技术的工人有饭吃、有工钱拿,没技术的学徒工缺衣少吃,不是打就是骂。年少时的学徒工经历,让他明白技术的重要性。在重庆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时,杨长诗白天跟着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学习砌筑技巧,怕忘记,随身都会带着一个小本,把师傅教的东西记下来,再慢慢琢磨消化;晚上挑灯夜战反复练习,每天都要练到拿不动砖刀为止,一双手磨出了好多小水泡,破皮、流血、结痂,直至变成老茧,寒冬腊月,冻得生疼。功夫不负苦心人,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拼劲,他熟练地掌握了砌砖工手艺,成为了能够独挡一面的专业骨干。

五十年代,建筑业技术比较落后,建筑房屋工艺比较简单。施工现场砌砖操作与铺灰分工“有时忙闲不均”现象时有发生,劳动生产率比较低,他看在眼里,想在心里,决心改进操作方法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他提出一个人铺灰、砌砖以提高工效的思路,但当时普遍的砌筑方式是两人配合作业,因此他的新想法并未得到大家的支持。但这并没有难倒工作中“要强”的他,为了不耽误工期,杨长诗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试验,没有工具就利用废弃材料自己制作,制作的工具不顺手,就想办法改良,经过多次的不断试验,最后终于创造了使用铺灰器单人操作的新砌砖法,平均每人每天可以砌砖34003500块,突破定额160%以上,提高工效84%,且质量良好。

此时的他并没有因为新砌砖法的成功而沉醉不前,不久后他又创造了“活动升线架”和“撮瓢铺灰器”等砌砖工具,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。

精益求精,守护生命及质量

要像自己家盖房子一样,用心砌好每一匹砖。在建筑业一干几十年,凭着一手过硬的技术活,杨长诗从一个普通工人干到全国劳模,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打拼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。

1955年,杨长诗被调到301工地。当时,301工地要在年前完成六幢库房的施工任务,工期紧、任务重,而仓库工程窗子少、砖墙多,又是领头工序,给砌筑工作提出了极大地挑战。他深感责任重大,始终不敢有丝毫懈怠,从进场开始到砌筑完成,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施工现场。

“三皮一吊,五皮一靠;上跟线,下跟楞,左右相跟要对平”,在301工地砌筑现场,时常能看到杨长诗自跟班“盯梢”的身影;每一块砖,每一处细缝,他都认真检查,毫厘不放;除了对自己的班组负责,他还主动与其它班组沟通、统一思想,以建自己房子的标准来严格交叉检查,互相给对方找问题,及时整改。

在施工现场,杨长诗的“严苛”是出了名的,特别是在质量上更是“锱铢必较”,也因此显得有些不近人情。一次,他在巡视期间发现砌筑砖的质量出现问题,立刻叫来作业人员,当着现场所有人的面严肃批评了他,要求其对整堵墙进行抽检,并对已修建部分全部进行验证。那不苟言笑的表情、紧皱的眉头、严厉的口吻,让作业人员抬不起头,因此得了个“杨老头”的称号。“杨老头就杨老头,本来就是一个老头子,总不能叫小伙儿吧”,他对此毫不在乎,仍就“我行我素”,严把质量关,坚决不松手。在杨长诗的带领下,301工地砌筑工作顺利完成,砌筑质量良好,为后续工序施工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
心怀感恩,坚守公平不谋私

回忆从前远离父母外出讨生活的日子,杨长诗眼中满是心酸。因此,当他进入重庆第二建筑工程公司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后格外珍惜,那时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,“好好干!为企业和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” 。

这份感恩之心一直激励着这位老人,也影响着这位老人的一生。杨长诗提到他这一生有很多的徒弟,只要想学他手艺的人,他都愿意倾囊相授。有一位跟他最久的徒弟,也是他最亏欠的一位徒弟,杨长诗一生没有在这位徒弟的升迁上进行过帮助。有一次徒弟要晋升组长让他给推荐一下,被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,杨长诗告诉他:“你要有本事就不需要我推荐,你要没有本事,我也不会推荐你。”他徒弟的媳妇想要换个轻松岗位求到他这里,杨长诗也没有答应。这些事情就在他与徒弟的心中产生了隔阂,但是杨长诗说他不后悔,他能有今天的一切都是国家和企业给他的,他从以前的被压迫者变成了如今的产业工人,他不能用国家和企业给他的权利去干这些以权谋私的事情。

老骥伏枥,心系行业谋发展

光阴如梭,如今年近九旬的杨长诗白发如霜,人虽暮年,但仍壮心不已。

从进入重庆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到如今回归老年生活,有一个习惯他从未改变——那就是翻阅、收看有关重庆建筑业的报纸和电视新闻。至今他床边的案头上还堆满了建筑业的报纸、杂志和各类书籍,杨长诗说:“这几年眼睛不行了,但闲来无事就喜欢翻来看看,看看建筑行业有什么新技术;翻翻企业的报刊杂志,看看又有什么新的工法、QC项目……”在这个行业干了一辈子,杨长诗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。尽管89岁高龄了,他还关心重庆市建设,时常向市建委、区建委领导提意见和建议;还时常回二建公司看看,和曾经的同事、朋友聊聊天、说说话,他说他还放不下,总想着回来走走,听听大家的声音,看看企业发展状况,感受新时代企业的新气象。

作为一名老砖工,40多年的建筑生涯,一辈子都和砖石、抹灰打交道,杨长诗把对建筑的不解之情,融入了生活,刻在骨子里。作为一名老二建人,杨长诗亲身经历、参与了二建公司从历经风雨、艰苦创业到锐意进取、不断发展的全过程,他与二建公司同成长、共命运,二建人稳健、勤劳、奉献、创新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在追求人生价值的道路上,杨长诗不断地翻越一座座山头,像一面鲜红的党旗,飘扬在山顶,为山立峰,成为“标杆”,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二建人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上,迎难而上,坚毅前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