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建工

重庆建工与祖国共成长

【五星耀时代•丹心献祖国】主题征文: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

发布时间:2019-10-16 | 点击量:

 

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

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  张莹

 

近两年,重庆一跃成为了旅游热门城市,每当看到洪崖洞前堆满了游客,听到李子坝轻轨站下传出一声声惊呼与赞叹,我总有一种自豪之情从心底慢慢溢出,这些富有巴渝特色的网红景点背后,都有我们重庆建工人的身影。为了城市的发展,他们躬身日下,靠着勤劳的双手,一寸一寸地填平坑洼,一米一米地拔高建筑,一滴一滴的汗水流进了脚下的土地。他们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融进了城市改革变迁的大梦里。他们见证了重庆的变迁,他们成就了城市的璀璨。

习总书记说“中国梦,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,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。”再伟大的建筑,也离不开最平凡的建筑工人。在我们身边,为新时代发展不断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情的建工人比比皆是,他们有着最质朴的身份,做着最基础的工作,有着最简单的梦想,却都是我们企业发展,城市建设里最不可或缺的人。

默默坚守的灼灼初心

夏方卿是去年退休的一名吊装高级技师,他本该在家含饴弄孙,享受悠闲的晚年时光,但他却出现在了公司新疆大全项目上。夏师傅说,他想把这个项目的吊装作业完成了再回家。2005年,夏师傅担任了万州索特盐化工厂核心装置蒸发罐的吊装主吊指挥。这个项目是当时亚洲第一个实现单套百万吨真空制盐的设备,对于高难度的吊装作业,没有先例可参考。他凭借丰富的经验,与公司各路吊装专家研究出双桅杆倾吊法,将五个分别重达一两百吨的蒸发罐吊上了43米高的装置塔。该技术还荣获了中国安装协会第八届科技成果二等奖。

  大吊车,真厉害,成吨的钢铁,它轻轻地一抓就起来!”夏师傅是听着这个旋律长大的,吊车在他心里既是生活的工具,更是童年的梦想。他从事吊装起重工作30多年,不断有人劝说他,吊装工作太苦,太累,太危险,但他依旧初心不改,在自己热爱的吊车里,一干就是一辈子,为祖国的建筑事业奉献青春与汗水。他是我们老一辈建筑工人的坚守与执着的代表。

毫厘之间的工匠精神

杨波是一名高级焊接技师,更是公司的一位名人,“全国劳动模范”、“巴渝工匠”、“重庆市杰出技能人才”、“杨波劳模创新工作室”和“重庆市首席技能专家工作室”带头人,他背着一身让人咋舌的名头,却常常出现在公司各个重点项目的焊接作业点上。只见他手持焊枪,将一颗熔点为2000摄氏度的钢钉融化,焊到一处熔点在1000摄氏度像纸一样薄的覆层上,没有一丝犹豫,在电光火石间,钢钉牢牢焊好,覆层也一点没受损。他放下焊枪,满意地松了口气。这时,他才发现,自己在直径仅为一米的罐体内,将身体绕过各种管线,扭成了一个奇异的造型,仅仅几分钟,面罩下的脸已是汗水如瀑。

从杨波手上出来的焊接品,就像一件件工艺品。他把对美的追求,放进了焊缝的毫厘之间,把工匠的力臻完美,投入了祖国的改革发展里。他带领工作室的年轻技术工人,专注于研究特殊类材质焊接工艺,解决了多种焊接疑难问题。他是我们建筑人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筑梦路上的中坚力量。

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

蒋祖国是我们公司的电工能人,他获得过重庆“巴渝杯”建筑电工二等奖等不少技术奖项,他参与过的好几个项目都获得了“巴渝杯”、“山城杯”等优质工程奖。他时刻谨记师父的话“工程质量就是企业命脉。”工作中,他对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。在电缆敷设前,他会严格检查电缆的型号、规格,测试电缆的绝缘性和承受电压、电流的能力;敷设中,他不时对照图纸,检查电缆走向,一旦发现有交叉、混乱或者结团的现象,就立刻调整、修改。这种近乎强迫症的完美主义,确保了他总能交出高质量项目。

不仅如此,蒋祖国还特别喜欢学习新知识,研究新工艺,钻研新技术。2007年,在重庆天原化工项目中,公司首次进行110千伏高压配电作业,他翻阅大量资料,结合现场实际情况,决定采用大型矩形铜母线TMY(硬铜母排)-360*30平方毫米安装作业,确保了工程一次送电成功。他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化作了孜孜不倦的学习动力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。他是我们新一代建筑人作为新时代追梦人的榜样。

他们是技术工人,是我们重庆建工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技能人才的代表;他们更是最平凡的劳动者,是我们十万建工人的缩影。一辈辈建工人为了祖国日新月异,为了城市繁荣发展,不断坚守,甘于奉献;一个个建工人为了过上高品质生活,为了实现最初的梦想,默默耕耘,真诚付出。是他们靠双手,用一块一块砖瓦,打下了梦想的基石;是他们靠双手,用一条一条线缆,拉起了梦想的风帆;是他们靠双手,用一朵一朵焊花,连接了梦想和现实。

“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”,让我们用创造的双手把家国梦筑进心里,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把心里的梦写进崭新的未来。